据报道,国际能源与地缘政治领域出现一系列引人关注的动态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表态成为舆论焦点——他先是于24日宣布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停火协议,随后又出人意料地提及“中国可继续购买伊朗石油”,并希望中国同时大量进口美国石油。这一系列言论与此前美国对伊朗的强硬制裁立场形成明显反差,引发国际社会对其背后战略意图的广泛解读。
从时间线来看,特朗普的相关表态颇具戏剧性。美国东部时间6月24日凌晨,他在“真实社交”平台以英文大写字母发布帖文,宣告“停火协议现已生效,请勿违反”。而在此之前,以军曾表示伊朗在约两小时内向以色列发动6波导弹袭击,造成至少4名以色列人死亡,以军则宣称摧毁了伊朗西部的导弹发射装置。就在停火声明发布数小时后,特朗普再次发帖称“中国现在可以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,希望他们也能从美国大量购买”,并强调“很荣幸能促成此事”。
这一表态令石油贸易商及美国政府内部颇感意外。据彭博社报道,美国财政部、国务院负责对伊制裁的官员对该声明“措手不及”,甚至“不确定怎样立即解读”。要知道,特朗普自2025年1月上台后,便对伊朗加大施压力度,2月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还放话称要将伊朗石油出口压缩至现有水平的10%以下,恢复“极限施压”政策,此前更对数百艘运输伊朗石油的油轮及相关中国实体实施制裁。就在上个月,特朗普还警告所有购买伊朗石油的行为“必须立即停止”,否则将面临二级制裁。
面对舆论困惑,白宫随即进行澄清。一名高级官员表示,制裁将继续实施,特朗普的意图是让中国等国家进口美国石油而非伊朗石油,同时强调其行动确保了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未作更多细节说明,仅称“很快就有机会知道结果”。
在25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发言人郭嘉昆针对此事回应称,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,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。这一表态延续了中方一贯立场——此前中方就多次表示反对美方单边制裁和“长臂管辖”,强调中国企业会依据自身利益开展正当贸易活动,不受外来干预影响。
分析特朗普此番言论的背后逻辑,不难发现多重战略考量。从美国国内政治视角看,特朗普一直以“美国传统能源捍卫者”自居,反对拜登政府的新能源政策,此番表态既试图展现其在中东局势中的“掌控力”,又为美国油气出口造势,向能源巨头及基本盘释放信号,具有明显的政治动员意味。
在国际地缘政治层面,这一表态或意在“邀功”与施压并行。有观点认为,特朗普强调摧毁伊朗核设施的行动“避免了中国遭受严重影响”,实则是想以“维护地区稳定”为由向中方“施恩”,同时又试图将能源合作与地缘博弈挂钩,通过“允许”中国购买伊朗石油为筹码,换取中国进口美国能源,既想卡住伊朗石油出口的“脖子”,又希望抢占中国能源市场份额,践行“美国优先”理念。
但现实是,中国的能源战略始终基于国家利益与市场规律。从能源进口结构看,中国与沙特、俄罗斯、伊朗等多国保持多元化合作,并不依赖单一供应方。中方多次明确表示,能源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,更不会在外部施压下做出决策。特朗普试图将能源贸易与地缘冲突挂钩的做法,本质上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,与正常的国际商业规则相悖,也难以得到中方认同。
这场围绕“石油交易”的表态与回应,折射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。美国在中东政策上的矛盾性显露无遗——既想通过制裁打压伊朗,又渴望在能源市场获取更大利益,甚至试图将中国纳入其设定的博弈框架。而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则彰显了清晰的战略定力:在能源安全问题上,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决策,以国家利益为根本遵循,任何外部的施压或投机性“交易”,都无法动摇这一原则。未来,各方在相关领域的互动仍将持续,而基于平等与互利的合作逻辑,显然才是国际能源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。
同创优配-实盘10倍杠杆-国内股票配资入门-十大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